加快崛起增长极激发城乡新活力

潮南区陇田镇“幸福爱恋、和美乡村”示范带上,乡间道路两旁民居的砖墙被装饰成50多幅壁画。

潮阳区“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满池绿意的荷塘吸引游客驻足。

澄海区沁茂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游客认领种地模式很受欢迎。

近日,汕头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汕头市委关于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的意见》(下称《意见》)。这份仅12页的《意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将成为汕头新一年乃至未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战图”。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领域。于汕头而言,更是如此。目前,汕头全域占地面积不到平方公里,辖六区一县,城乡共有37个街道、32个镇,“骨架”并不小。事实上,这些区域大多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正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乡村振兴的增长极。可以说,《意见》的实施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郑淼鑫

提升全域城市空间品质

“围绕省委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把农村发展的短板转化成为汕头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加快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这是《意见》中的一段表述,亦是指导思想:通过“一拖三”的带动效应,把发展短板转化成潜力板,正是汕头的基本工作思路。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均衡全面发展,就要拥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扬长补短的智慧。汕头强调补短板,这充分体现了汕头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志气、补齐高质量发展最大短板的骨气、奋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底气。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纵观汕头各地,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具有不同资源禀赋,恰好形成差异化优势互补。正如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盘大棋里,汕头突出分类施策,围绕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明确各自发展定位,进而制定实施差别化政策。

比如,金平区要配合推进汕头科学城建设,谋划建设牛田洋产城融合示范区;龙湖区要聚焦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打造创新引领示范区;澄海区要联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推进动漫玩具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濠江区要加快发展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和临港产业;潮阳区、潮南区推动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发展、集群发展,打造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示范区;南澳县要坚持“工业不上岛”,做强做大海岛经济,打造国际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精准的定位、目标的明确跃然纸上。某种程度上讲,这样“分路并进,同向而行”的部署,既发挥了各自区域优势,又充满竞合的协同协调,是带有汕头特色的“方法论”。

围绕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汕头还将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培育计划,持续落实每月举办产业发展现场会工作机制,每季度举行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投产“三个一批”活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推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和要素配置等县域统筹,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还提出要强化澄海、潮阳、潮南城区和南澳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不难看出,这也是要加强各个区县城区的功能节点作用,以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外溢和人口疏解为导向,逐步优化提升全域城市空间品质。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统筹六合产业园、滨海临港产业园和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争取省重点支持汕头规划建设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引进珠三角优质项目落户。深化深圳—汕头深度协作,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探索建立“双向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各区(县)规划建设与主体功能相匹配的产业园区,推动园区扩能增效,承接外部产业转移,提高工业用地产出效益。

加快培育二十个中心镇(街)

县、镇、村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阵地。其中,镇街经济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镇街强则汕头强。在这一点上,《意见》用了不少篇幅对强化镇(街)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进行详细的部署。换言之,这实际上是对畅通镇街之间发展要素高效流通的三个破题之举。

一是在增强公共服务功能上,《意见》提出,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加快补齐偏远镇服务“三农”的短板弱项,完善15分钟镇(街)、村(社区)生活圈,打造30分钟共享生活圈,建设小公园、小广场、小球场等公共活动空间,推动镇村生活一体融合、各有精彩。

二是夯实商贸物流支撑。商贸物流关乎经济发展,也服务社会民生,更是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汕头市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着力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在中心城区,各种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随着汕头城市交通网络体系的完善,以及整体经济发展的不断升温,汕头物流业也迎来了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区县和乡镇这一级上,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站在新的起点,汕头将建设宝奥城、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潮南站、峡新四大专业市场,打造澄海、潦江、潮阳、潮南城区和六合、谷饶、和平、海门、陇田九大片区级商圈,打造南澳国际旅游特色商圈。全面提升镇(街)农贸市场,开展家电、汽车下乡等展销活动。持续推进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示范区(县)建设,加快构建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的农村物流网络加快建设农产品直供配送子平台。

三是人居环境的提质升级。开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对“路网边、水岸边、街巷边”进行“洁化、绿化、美化、文化”,加强坪镇建筑风貌管控,推动坪镇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蝶变。持续加大对历史建筑、古村落、连片老厝的保护力度,重点加快推进樟林古港等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打造潮阳“千年古县”旅游文化经济圈网红地、打卡点,因地制宜改造提升旧民居、旧街巷。

值得期待的是,汕头还提出重点培育20个中心镇(街),打造县域经济的“支点”和增长极。聚焦制造业,打造10个品牌型专业镇(街)。聚焦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打造10个精品型特色镇(街)。并鼓励市、区(县)国有企业参与镇(街)的开发建设、资金筹集运作,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创办国有投融资公司。加强区(县)、镇(街)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运营管理,支持人才引进,配齐配强班子,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工作力量。

擦亮“粤字号”“汕字号”农产品品牌

汕头是一个有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全市80%的村(社区)是涉农村,人口中四分之三是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道远。乡村作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的最后一环,可以说,农村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活力经济特区建设的质量高不高。

产业振兴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意见》中,加快发展富民兴村产业,被放在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部分的第一位。汕头提出要建设具有潮汕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粮蔬、水产、畜禽3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进澄海蔬菜和潦江、金平、南澳水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支持澄海区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潮南区雷岭镇、红场镇和澄海区溪南镇3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以及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

汕头牛肉丸、酱腌菜、澄海狮头鹅、潮阳姜薯、南澳紫菜、达濠鱼丸、金灶三捻橄榄、西胪乌酥杨梅……汕头还将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以各地资源禀赋为底色,以地方特色为亮点,擦亮“粤字号”“汕字号”农产品品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彰显汕头农产品的发展韧性和生命活力。

在乡村建设上,汕头将坚持“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建成一批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巩固厕所革命成果,力争卫生户厕公厕普及率达99%以上;强化农房规划建设管控,坚决遏制新增农村违法违规建房行为;塑造潮汕特色乡村风貌,建设“潮”“侨”味浓厚的和美乡村。

在乡村治理方面,意见提出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镇(街)管理体制,探索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深化农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实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深入实施支部堡垒提升、头雁提质领航、党员先锋示范、党建品牌创优四项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打造一批具有潮汕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融合”,而融合的最终目标是“一体化”。城乡实现从“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跨越。

建立规划编制协调机制,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和生态系统保护,优化县镇村生产力布局,注重保持乡土风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区(县)、城乡之间的通勤便捷程度;实施练江整治“2.0”版本,将阶段性治理举措和长远性治理机制相结合;实施“万千农民素质提升行动”,开发公益性岗位、推广以工代赈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在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上,汕头将从推进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要素配置、生态环保和基本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发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强化保障,汕头将成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统筹推进、区(县)镇(街)村(社区)稳步实施的工作合力。每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建立专项土地指标和专项财力补助用于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发展。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年安排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项资金。

同时,深化改革创新,用好用足帮扶协作机制,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更好发挥华侨、潮商群体作用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此外,强化考核评估。统筹乡村振兴、产业有序转移等考核机制,建立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考核评价体系,对区(县)党委、政府及市有关单位进行考核。

数读汕头“百县千镇万村”新亮点

目标

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城乡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通达程度更加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城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打造

15分钟生活圈

30分钟共享生活圈

推动镇村生活一体融合

4大专业市场:宝奥城、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潮南站、峡新

9大片区级商圈:澄海、濠江、潮阳、潮南城区、六合、谷饶、和平、海门、陇田

1个国际旅游特色商圈:南澳国际旅游特色商圈

3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粮蔬、水产、畜禽

3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潮南雷岭镇、潮南红场镇、澄海溪南镇

“粤字号”“汕字号”农产品品牌:汕头牛肉丸、酱腌菜、澄海狮头鹅、潮阳姜薯、南澳紫菜、达濠鱼丸、金灶三捻橄榄、西肺乌酥杨梅等

20个中心镇街:10个品牌型专业镇(街)、10个精品型特色镇(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70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