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闽清县下祝乡洋头村被认定为ld

喜报!喜报!

福建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名单公布啦!!!

闽清县下祝乡洋头村

成为闽清县唯一入选的村庄

在闽清县下祝乡,有一个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历年历代以来都重教兴学,因此人才辈出,村内至今也还保留着罗氏祖厝,及众多明清古建筑,它就是洋头村。年,洋头村开基祖罗应祥公定居于此,至今已繁衍出22代子孙。年该村还入选了第一批福建省级传统村落。

01

罗氏祖厝

罗氏祖厝从落成至今,已经有多年历史。建筑颇具明清时期建筑特色。入门处建有60公分的门槛,这显示了罗氏一门曾经的荣耀(在古代,门槛象征着一个家族的地位、荣誉等,门槛越高,代表这个家族地位越高,所获荣誉越多)。

▲罗氏祖厝一侧

02

罗氏宗祠

罗氏宗祠与祖厝一样,也有三百多年历史,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宗祠坐落于村口处,总面积约有一千平方米,主建筑有两进。由于罗氏曾有先祖官至三品以上,按清朝建筑制度,此处建有五级台阶。

宗祠分左右厢房,角门可通向“聚仪厅”,此处可容纳几百人聚会、观看表演等。

宗祠的正厅上方悬挂有许多牌匾,如“武魁”、“进士”、“文魁”、“学道高思”等传统牌匾,向我们揭示了罗氏一族的光辉显赫历史。

▲罗氏宗祠内久经岁月的“武魁”牌匾

03

日、月、星池

罗氏子孙繁衍生息,修建房屋始终像先祖一般讲究风水,希望子孙能出人头地建功立业。

罗氏祖厝门前,有几口池塘,分别是日、月、星池。池塘的水经由祖厝流出,形成“九曲流水、七星伴月”的奇景。

在日池处往远方望去,可以看到几座造型奇特的山峰,恰好构成一个笔架的形状,象征着罗氏子孙好读书、会读书。

在罗氏子孙自建的几座古老房屋前,还有一个“斗池”,斗池有两层,里层是斗,外层是盖子,流水经由此处后不会溢出,象征着财富永不流失。

▲月池一角

04

重教兴学

历代以来,罗氏先祖斗很重视教育,曾将村名定为“学堂”。

“优生田”制度。洋头村历史上曾有这样一种鼓励进学的制度,规定只要考取秀才,即可获得八十担谷子作为奖励。

正是由于罗氏祖先的“重教兴学”,罗氏一族人才辈出。这一点,通过祖厝门前的旗杆石可见一斑。

罗氏祖厝门前,有十六块石碑,是古时用来立起旗杆的。旗杆用十多米高的杉木制成,用红漆和铜帽盖子加以装饰。历史上有树立旗杆代表一个人才的传统。而罗氏祖厝门前树立有16根旗杆。

据当地村民介绍,嘉庆年间,洋头村曾出过一个武魁,光绪年间又出过一个进士。

▲罗氏祖厝外的旗杆碣

05

洋头村美景

每年3月~4月,洋头村的百年枳壳花、桃花、油菜花争相绽放,山头山脚、房前屋后,一片花海!连绵的花海与村庄、溪流交相辉映。中下旬那会儿,那白色的枳壳花就开满枝头,微风吹过,满地都是撒着白色的花瓣儿。

同时,洋头村也会以花为媒、以暖为意,在当地举办以花为主题的赏花节,让往来的游客走进花海,置身如画卷般的美景中!

06

洋头村特产

枳壳

枳壳(zhǐqiào)花,又名玳玳花、回青橙、酸橙花。枳壳春夏(4~5)月开白花,香气浓郁,果实扁球形。它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优于其他品种,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青红酒

花香醉人,春酒初熟!洋头村村民都是选用上好的糯米,清甜的山泉水,加上独有的红曲,窖藏三年、五年、八年、十年以上,酿造出口感柔顺绵长的闽清青红酒,来洋头村不妨尝尝这醇香绵柔的“闽清味道”。

交通:

1、福古线福州--闽侯--白沙--雪峰--下祝--洋头村;

2、福州三环往武夷山高速至东桥出口--杉村--下祝--洋头村。

为闽清下祝乡洋头村点个赞!

愿闽清的村庄发展越来越好~

来自“畅游闽清”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