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的美,从一棵芥蓝说起

北京湿疹专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苏轼《雨后行菜圃》

“好鱼马鲛鲳,好菜芥蓝薳,好戏苏六娘。”是潮汕地区的一句俗语。意思是马鲛鱼与鲳鱼是潮汕最好的鱼,《苏六娘》是潮汕最好看的戏剧,而芥蓝,则是潮汕最好吃的青菜。

潮菜烹饪的精髓在于精细,食材的选择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再多出好芥蓝的潮汕宝地,澄海大芥蓝更是其中上品。该品种主要种植于澄海区莲上镇永新村和莲下镇渡亭村,大多销往广州、深圳以及福建、上海、河南等地,且多用于酒楼餐饮。年,以芥蓝、苦瓜等蔬菜种植、育种为基础的澄海蔬菜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扩容提质)名单。

澄海区蔬菜产业园蔬菜种业基地

芥蓝,菜之美者

康熙年间,吴震方游历岭南将旅途见闻与时事记录整理成《岭南杂记》。其中写道,“芥兰甘辛如芥,叶蓝色,炼之能出铅,又名隔蓝。僧云六祖未出家时,为猎户不食晕血,以此菜与野味同锅隔开煮熟食之,故名余亦从。僧乞其子归种之满畦矣。”

文中六祖即禅宗大师——六祖慧能。慧能大师是唐朝人,出生于今广东云浮新兴县。可见,早在唐朝前期,芥蓝已是岭南大众熟练种植、食用的蔬菜。

宋哲宗绍圣元年,苏轼被贬至惠州。当时的岭南地区为萧条、蛮夷之地,被贬谪的官员待遇也不佳,苏轼在惠州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生性乐观的东坡先生便寻了半亩地,开垦为菜园。某天雨夜过后,苏轼到田中查看,发现菜园里的芥蓝经过夜雨浸润,生机盎然。感慨芥蓝的美味,先生于是写下开头的《雨后行菜圃》一诗。

清代,芥蓝一词被广泛收录在岭南地方志中。嘉庆二十年刊印的《澄海县志》中有言:“隔蓝,本名芥兰,叶如芥而绿花,黄花者叶尤甘,以叶微蓝,故又名芥蓝”。这是澄海芥蓝最早可考资料之一。

“好鱼马鲛鲳,好菜芥蓝薳”

“好鱼马鲛鲳,好菜芥蓝薳,好戏苏六娘。”是潮汕地区的一句俗语。意思是马鲛鱼与鲳鱼是最好的鱼,《苏六娘》是最好看的戏剧,而芥蓝,则是最好吃的青菜。

潮菜烹饪的精髓在于精细,食材的选择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在多出好芥蓝的潮汕宝地,澄海大芥蓝更是其中上品。该品种以其薹心粗大、肉质脆爽而闻名。粗大的薹心使得切片、切粒、切条都可轻易实现,给师傅极大的刀工施展空间。大芥蓝本身味道甘甜清淡,与食材搭配大多不会冲突,反而相得益彰。

澄海有一道下饭腌菜,名为“鱼露贡”,即鱼露腌芥蓝头。将大芥蓝去叶,取梗,削皮切粒备用,再用盐搓洗芥蓝洗去其隐隐的涩味,加入鱼露、辣椒、蒜头等调味料长时间浸泡。咸鲜的鱼露突出芥蓝的甘香,辣椒与蒜头的辛辣则赋予平淡的芥蓝刺激的一面。

鱼露腌芥蓝头

上汤焖芥蓝,是澄海人摆酒宴客的“固定节目”,寓意圆满。烹饪时将大芥蓝去皮,切成条或圆片,与白肉、铁脯(比目鱼干)、香菇等食材共同放入砂锅中,温火慢炖。经过上汤的煎熬,芥蓝的平淡被其他食材的浓鲜逐渐丰富,原有的甘与涩蛰伏其中,与华丽香浓的滋味中和。

芥蓝也可演绎“返璞归真”的独角戏。爆炒,能最大程度突出大芥蓝的爽脆。潮汕人炒芥蓝,名为“硬炒”,有三大要诀:厚朥(猪油)、猛火、香臊汤(鱼露)。芥蓝不需要太多处理,只是去皮,将粗大的薹心切得稍细,就可下锅。猪油的肉香,爆炒的镬气、鱼露的鲜味使芥蓝的本味升华。

爆炒芥蓝

一方水土一方菜

澄海地处广东汕头东部,地势平坦连片方格化,排灌基础条件良好,且以耕作类土壤为主,是蔬菜产业发展的温床。在种植管理上以精耕细作著称,有“种田如绣花”的传统,生产技术、规模效益居全国前列,菜篮子总量居全省前列。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蔬菜重点生产县区”“广东省蔬菜生产先进区(县)”等荣誉称号。

在澄海区,大芥蓝主要盛产于莲上镇永新村和莲下镇渡亭村,合共有多亩,亩产约1.2万斤,每天出产量达到10万斤左右,大多销往广州、深圳以及福建、上海、河南等地,且多用于酒楼餐饮。

“建阳芥蓝”是澄海优质大芥兰的代表,早在年,就远销海外市场。多年来,澄海建阳村民选用土壤肥沃、土质松软的片区作为菜园,积极推广有机肥和农家粪培养地力,使芥蓝早生快长、肉脆汁甜。

新一代澄海人将种植经验与现代科技结合,培育优良芥蓝品种。澄海种企广东和利农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年创办企业以来,至今已研发、繁育、销售品种多个。年,和利农成功上市,成为广东省蔬菜种业第一股。该公司的“和利农大笋迟花芥兰”由澄海大芥蓝的变异株定向培育,优质稳定,入选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百家手信。

黄帼蓉冯晓华

陈思蓝实习生袁楚航

南方农村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7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