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
5月8日,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谢琳副教授带领《新闻摄影》课程学生开展了户外摄影实战课程。29名同学在谢琳老师和澄海正治律师事务所主任林伊鸣的带领下,从校训碑出发,探访了红色侨乡后沟村、汕头大学东校区暨原亚青会场馆等地。
新闻摄影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和实践的学科。此次摄影实践课程8小时内探访了4个不同人文特色的地方,同学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还锻炼了瞬间捕捉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此次实战训练践行了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实践的教学理念,成为了谢琳老师摄影实践教学的又一成功案例。
汕大师生在许氏宗祠(原早期革命根据地)
合影摄/林伊鸣
潮鹏狮头鹅养殖基地
“嘎~嘎~嘎~”师生们刚下车,还没有进入潮鹏狮头鹅养殖基地,此起彼伏、尖锐嘹亮的鹅叫声就已经从围栏里传了出来。隆都镇党委副书记林泳城专程到潮鹏狮头鹅生态养殖场与汕大师生进行亲切交谈。据悉,汕头市澄海区享有“世界鹅王之乡”的美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澄海狮头鹅”生产基地,拥有多年养殖历史。
摄/邓子晴
摄/(左)汪琪琦(右)陈嘉宁
孵化室里,一排排鹅蛋躺在孵化恒温箱中。而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浑身是毛,站都站不稳,还争相往铺满草的小箱子外探头探脑,煞是可爱。室外围栏中,鹅群分群而聚,有秩序地排队“洗澡”、“玩耍”。在场的师生们都被眼前这将近3万只鹅的鹅群所震撼到,迅速拿出相机摁下快门,记录这些精彩瞬间。
摄/林伊鸣
“拍摄时要‘快狠准’,相机最好要连拍,关键是保持手的稳定。”罗曦霖同学向大家分享了她的拍摄经验。
摄/罗曦霖
红色侨乡后沟村
“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后沟村。”一下车,澄海区隆都镇后沟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镇锋对汕大师生们的到访表示欢迎。后沟村,位于隆都镇东部,是一个拥有7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亦是潮汕地区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点之一。“广东省最早的农民武装暴动——‘四一五’武装起义的策源地就在后沟村,村里先后为革命献身的烈士共10位。”陈镇锋书记向师生们介绍后沟村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潮澄饶中心县委进驻后沟村。当革命处于低潮时,为保存革命力量,村中革命参与者远走东南亚等国为侨,后沟村也因此成了潮汕地区的知名侨乡。
陈镇锋书记正在为汕大新闻师生讲解摄/谢琳
跟随着陈镇锋书记的脚步,师生们来到了一栋两层楼名为“丽泽斋”的书斋。这座已经有多年历史的书斋,在70余年前血雨风腥的革命斗争中,见证了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经历。陈镇锋书记告诉同学们,年迎接南昌起义军进入汕头的筹备会议就在丽泽斋召开,中共澄海县委的很多次秘密会议也在此召开。
师生们在丽泽斋前聆听陈镇锋书记讲解摄/林芷薇
“北方有地道战,咱们南方有水道战。”陈镇锋书记笑着向大家讲解道。在丽泽斋大堂前,有一个隐秘的水关,水关是革命活动的秘密逃生通道,平时以石板铺盖,不易被发现,紧急情况下,革命者可以从水关进入暗道,乘坐“菱形船”从暗道逃走。
陈镇锋书记向师生们介绍水关摄/林芷薇
在地下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关、菱形船
摄/陈嘉宁
许氏宗祠,是后沟村最大的祠堂。据了解,许氏宗祠也是早期革命的根据地。年9月南昌起义军援澄部队,就驻扎在此。同年11月,中共澄海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也在这里召开,第一届的中共澄海县委就诞生地就在这里。与其他祠堂不同的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村民们将烈士的牌匾挂在许氏宗祠里,这在潮汕地区是十分罕见的。
许氏宗祠里高高挂起的烈士牌匾摄/萧雄
同学们在拍摄摄/莫柳倩
陈镇锋书记带领师生们来到了名为“照藜轩”的老厝。“照藜轩”出自“燃藜读经”典故,书斋取名“照藜”寄寓“发奋读书”之意。
陈镇锋书记向师生们介绍“照藜轩”摄/谢琳
后沟村的女性普遍从事手工业,无论是戴着老花镜、手持针线缝补的奶奶,还是缝纫机工厂里的中年劳动妇女,对生活的自信使她们身上都散发着从容的气度。恰逢5月8日是母亲节,同学们用快门记录下了这一群勤劳的女性。
摄/林芷薇
摄/(左)陈嘉宁(右)罗曦霖
师生们在后沟村遇见了84级历史系的汕大校友许秀莹,据许秀莹介绍,退休后,她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后沟村的历史资料、编写村史,令她感到遗憾的是很多历史资料已经失传,无法记载。
陈镇锋书记与新闻学院师生合影留念
摄/林伊鸣
店市
汽车疾驰前进来到了澄海区隆都镇店市。隆都店市并不是一个市,而是一个小墟镇的名称。店市并不大,一里见方的墟集上,交织着纵横的三两条街。据了解,这里以前被叫做“店仔头”,指商家店铺规模小,集市时间短,后商贸逐步扩大,就改称为店市。这里没有碧瓦飞檐或朱梁画栋,而是朴素的民居与简陋的商铺混陈一起,略为典雅的或许只有民国时期遗存下来的骑楼。
摄/罗曦霖
摄/(左)林钊贤(右)罗曦霖
“这里的米钱和油粿味道都很不错,同学们可以试试。”谢琳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当地的美食。来到隆都,首先要品尝肯定是隆都米钱。一下车,同学们便涌向了路边百年老字号的阿华小食店。“老板,这是什么馅的呀?”“老板,我想芋泥和豆沙两种口味各要一个。”同学们隔着玻璃窗口,争先恐后地向老板点单打包。隆都米钱据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米钱的皮有嚼劲、韧性十足,而且还不粘齿,米钱可以说是澄海版的糯米糍。
店市一位坚持制作纯米浆粿条30多年的老板娘
摄/林芷薇
老师与学生在贤斌影像馆参观摄影
摄/林钊贤
汕头大学东校区暨原亚青会主场馆
汽车穿过莱芜大桥来到了东海岸大道,“飞舞的浪花”——体育馆映入眼帘,师生们终于来到期待已久的汕头大学东校区暨原亚青会主场馆。这座拔地而起、凭海而立的巍巍场馆,单是外观,同学们就称赞不已了。
“飞舞的浪花”主场馆外观摄/林芷薇
该场馆原以完美的建筑形态矗立,等待着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亚青会”)的开幕,但受疫情影响,且本届亚青会受疫情影响曾延期一次,5月6日,亚奥理事会执委会决定取消原定于今年12月20日至28日举行的亚青会。而位于华侨试验区新建的主场馆和运动员村,按照原定计划,赛后将移交给汕头大学东校区作为办学使用。也正因此,谢琳老师在出发前一天与学校和主场馆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为同学们争取了可以进入体育场拍摄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这个特殊的节点去发现新闻,充分发挥新闻学子的新闻敏锐性。
师生们在场馆前创作摄/林芷薇
师生们在场馆负责人和学校基建处工程师
带领下前往田径场摄/林伊鸣
自年3月3日,汕头成功获得年第三届亚青会举办权开始,亚青会便进入了“汕头时间”,在这次探访中,同学们发现原本立在主场馆前面的倒计时器已从原来的倒数天进入了关闭状态。
摄/林芷薇
走进体育场,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红色跑道、绿油油的草坪和完备的体育设施,这个容纳了2.2万个座位的建筑气势恢宏。据了解,主场馆由一座2.2万座体育场、一座8千座体育馆(含训练馆)和会议中心及训练场(停车场)组成,是粤东地区最大规模、最高标准的场馆。
摄/罗曦霖
摄/杨梓跃
“新闻摄影注重现场捕捉,除了敏锐的发现力和表现力,也需具备艺术的审美能力。”在馆内,谢琳老师在训练中一边以身作则,一边指导学生。同学们自由进行摄影创作,用快门记录下原亚青会主场馆的人、物与景;学生模特即兴发挥,师生们现场创作,力图为主场馆增添色彩。
师生们在跑道上创作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