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汕大学生用

12月9日,广东省视频服务平台汕头大学视频实验室助力“百千万工程”汕头行暨汕大视频实验室首期户外实践课走进汕头澄海东里镇。同学们来到红头船的发源地樟林古港,访历史文化古迹,品地道樟林美食。

探访樟林古港初印象——新旧并存

“绿树碧波,黛色房屋。”这是汕头大学22级新闻学专业黄健希同学对樟林古港的初印象。在东里镇党政办科员陈涵斐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红头船的发源地樟林古港,先后走访了新兴街、永定楼侨批展览馆和秦牧故居等历史文化胜迹。听潮汕人过番往事,用镜头记录古港模样。

广东省视频服务平台汕头大学视频实验室同学拍摄中。

位于广东汕头樟林古港新兴街口的永定楼侨批展览馆,是潮汕地区第一家镇级侨批展览馆。樟林出海,侨批回乡,馆内现有多件特色侨批文物展品,同学们纷纷被水客批、喜事批、平安批、猪仔钱、侨批局招牌等侨批业相关的旧影旧物所吸引,有的同学甚至模仿起当年侨批局伙计做事的样子。

同学模仿当年侨批局伙计做事的样子。

秦牧故居是潮汕传统建筑四点金民居。这里的门楣、台阶、天井都是原来的样子。同学们走进秦牧故居,了解“一代文豪”秦牧先生的成长经历。作为一位归侨作家,秦牧的创作道路深受潮汕的地域文化底蕴影响,作品中涌动着一种浓厚的家国情怀,他在散文《在遥远的海岸上》就写过海外侨民对于祖国的深深思念。

广东省视频服务平台汕头大学视频实验室同学在秦牧故居进行视频拍摄。

“新旧并存”是实验室大部分同学对樟林古港的初印象。第一次走进汕头乡村的杨梦梦同学坦言:“汕头的乡村很现代化,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都很完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也做得很好。”

广东省视频服务平台汕头大学视频实验室同学参观秦牧故居。

汕大新闻学院学生发挥所长用镜头记录汕头“百千万工程”

“广东省视频服务平台汕头大学视频实验室”是南方都市报、N视频联合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合作共建项目,双方将通过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施为期一年的产教融合课程,共同培养高质量新闻传播人才,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

今年12月起,汕头大学视频实验室同学将分组走进汕头乡村,聚焦“百千万工程”,发挥专业所长,用镜头记录乡村故事。新闻学专业黄健希小组将拍摄目标锁定樟林村,挖掘侨批中“侨”的精神与樟林的生命。“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侨批收藏家张美生老师接受采访。在张美生老师家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珍贵的侨批。坐在张老师对面与其交谈,我清楚地看到他眼里的光,感受到他眼神里坚定,他说这是他应该坚守的事情。他殷切希望青年人都来了解侨批,传承华侨精神。”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黎宇诚小组则前往澄海前美村,寻访煌园油纸灯笼传承人。在油纸灯笼传承人陈周茂师傅的带领下,黎宇诚同学与他的小组成员还体验了一把“题写灯笼”。“在潮汕地区‘出圈’的手工艺品有很多,油纸灯笼却较少被人熟知,我想通过自己的视频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油纸灯笼。”

黎宇诚小组体验“油纸灯笼”。

据悉,汕头大学视频实验室同学视频作品将于年1月初在N视频客户端集中展示。大学生镜头下汕头“百千万工程”的面貌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李佳滢

实习生:孙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56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