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都将吃年夜饭称为围炉或守岁,围炉时桌子中间通常也会放一个潮汕人称为“暖炉”的火锅,也同样用来温热或煮熟食物,但却不是围炉的本意。清光绪《潮阳县志》对此说得很清楚:“除夕放爆竹,家人团坐而食,谓之围炉。”也就是说,围炉指的是家人团坐而食。而团坐而食,有辟邪避凶的意思。清康熙《澄海县志》这样记载:“除夕祀先祖,聚宴通宵,谓之守岁。鸣金放炮以辟邪。”在古代,“年”或“年兽”曾经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东西,每逢岁末就要出来害人。为了躲避危险,全家人要围坐一起吃饭,互相照顾守护,所以吃年夜饭又被称为“守岁”。火炉的作用,是将过年祭祀祖先的供品,主要有三大类,由猪肉、鸡、鹅、鸭和鱼组合而成的三牲,和香菇、木耳、针菜、豆干、贡丸、腐竹等组成的斋菜放进锅中煮熟分享。最好先将鸡和猪肉切小块,边煮边吃。鹅,在潮汕饮食文化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一席。在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鹅肉并非日常三餐就能随便享用,一般只有春节和中秋这两大节日,才会宰鹅祭祖拜神,然后全家食用。普通老百姓追求逢年过节,大家要代表一下丰收,这种家庭富裕,所以各家就努力找一只更大的鹅,看起来好像家庭比较气派,有这种寓(意),有这种想象空间。在传统的潮菜中,很少有凉菜,尤其是凉素菜,独占鳌头的就是卤味了。而卤味拼盘中,主打的也必是卤鹅。在潮汕人的餐桌上,正所谓“无鹅不成席”,一如客家人的“无鸡不成宴”。鹅全身是宝,逢年过节,拜老爷的时候,掌翅都要连在一起,内脏分开卤,吃的时候,掌翅更漂亮,不会太咸。同时,潮汕人年夜饭中还要有米粉纤、面线煮鸡蛋、虾、肉片等,这是因为家家户户均有老年人,碗子里一条条长长的米纤,象征着祝贺他们健康长寿,富贵百岁。年饭上又要有鱼丸或者是本地特有的手拍牛肉丸、猪肉丸之类,其用意就是祝贺一家子“团团圆圆”。此外潮汕人年夜饭还要准备一大碗子甜汤料,举凡白果、莲子、百合、芋泥什么的都行,任由主人选择。在年饭餐桌中央还会放置一个火锅,它是年饭“围炉”活动的核心部分,火锅材料则尽是香菇、针菜、野生虾、鱼饺、墨斗丸、涮羊肉片、动物内脏等。通常潮人的年宴上还会有炒鸡蛋或炒鸭蛋,那金黄的颜色会让人赏心悦目,从而增添了一份吉祥气氛。年夜菜中又总有一道为猪肉炒芥兰,这是潮菜菜谱上的一种习惯配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