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临近,最近汕头各地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涌又开始热闹起来了,各项龙舟赛事正“摩拳擦掌”。而在澄海,就流行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龙舟,没有栩栩如生的“龙头”“龙尾”,俗称“无头臼”。这种脱胎于小型农业船的龙舟,很多来自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南美村的昌利造船厂。澄海流行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龙舟,没有栩栩如生的“龙头”“龙尾”。南方+郑淼鑫拍摄走进昌利造船厂,木材加工时的推刨声、切割声、敲击声此起彼伏,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原木和桐油的香味。澄海区莲华镇南美村赛龙舟氛围浓烈,龙舟队成员正在维修龙舟。南方+郑淼鑫拍摄“这片是返水、这片叫棍下、这是坎波……我们生产的龙舟是称为‘七对船’的小型龙舟,整个船底由7片木板组成。”今年53岁的吕振邦是昌利造船厂第十九代造龙传承人,他告诉记者,自己祖辈都是造龙舟的能手,“昌利”字号是吕家祖先所创,龙舟制作手艺世代相传,造龙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多年历史。这种脱胎于小型农业船的龙舟,整个船底由7片木板组成。南方+郑淼鑫拍摄据了解,以前澄海地区九成以上的龙舟,都来自昌利造船厂,潮州潮安等地也有不少龙舟出自他家造船厂,是当地名副其实的“龙舟王”。“订单以澄海本地、潮州等地为主,一般客户提了需求,我们就开始制作。从开始到交付,大约需要二十天时间。”吕振邦说,疫情前每年大概要制作和翻新20余只龙舟,今年因为身体不适,到目前只能做出12只龙舟。在参观的过程中,吕振邦得意地介绍着他祖父留下的六块模具——梁头模。这六块梁头模是龙舟各部分支架的基本尺寸,一艘龙舟制作时,就先按照这些模具割出一块一块的龙舟支架,可以节省很多功夫,这是他家的独门技艺。吕振邦介绍祖父留下的六块模具——梁头模。南方+郑淼鑫拍摄“制造龙舟这门手工做起来很枯燥,而且利润很低,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谈起传承,吕振邦有些无奈地说,老一辈师傅已经走了,年轻人又不愿意学。而他本人,也因前段时间中风,导致如今腿脚不太灵活。令他安慰的是,生病后两个儿子在他的指导下,在制造龙舟时也能发挥不小作用。吕振邦指导儿子吕铭龙舟制造技艺。南方+郑淼鑫拍摄“我们两兄弟今年才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龙舟制造技艺。”今年24岁的吕铭是昌利造船厂第二十代传承人。此前他是做玩具设计的,父亲生病后只能辞去工作回工厂帮忙。他坦言,目前最多学到父亲的四成功夫。“我们祖先发明创造了龙舟制造技艺,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祖传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吕铭演示制造工具“弓钻”使用办法。南方+郑淼鑫拍摄南方+记者郑淼鑫点击图片,一键报料↓↓↓郑淼鑫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