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部分地方,上山扫墓都在清明,而在潮汕地区却不同,不是在清明节扫墓,就在冬至节的时候。但在潮汕地区还有一个更特别的,那就是位于汕头市的周厝塭村。那里有些家庭上山扫墓是在农历十月十五日,这是非常少见的,那么,到底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这个日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十月扫墓有可能源于古俗话,在记载古代的书籍有很多的记载的,《礼记·月令》中就记载“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在周朝的时候是用夏历,一年是从十一月初一开始,十月是结束。也正好秋收完,所以要让农民去祭祀祖先和五祀,这也是周代时期盛大的年终祭祀家族神的腊祭和祭祀农业神的蜡祭。
那时候的人们想法很单纯,十月刚好秋收完,冬天也快到了,所以也要添衣保暖,而祖先也需要衣物御寒,所以会上山祭拜祖先,焚化“冥衣”给祖先穿,也叫“送寒衣”。所以十月一日也有人叫“寒衣节”、或者送衣节”。
翻阅过很多书籍都有记载着这个祭祖日子。《梦粱录》就写到:“临安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东京梦华录》中也记载着:“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所以说十月祭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
到了宋朝,依然有这个习俗,在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十月朔客建业,不得与兄弟上冢之列,悲感成》,每月初一称“朔”,十月朔也就是十月初一的时候,范成大一直羁旅在外,不得不在那个时候跟兄弟去山上扫墓以表达自身的思乡之情。
到了明清的时候,依然有关于十月扫墓的记载,也证明一直沿袭下来的。而在清嘉庆版的《澄海县志》也记载着:“清明祭墓,省兆域,除草棘,添土压纸,亦设酒馔祀先于家。十月朔后各择吉祭墓,与清明同。”由此也可以证明周厝塭村民十月扫墓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古俗。
在潮汕地区,农历十月刚秋收完,周厝塭的村民会在各自家中祭拜五谷母神农氏,便会带着祭品上山扫墓,在这一天,要去感谢农业神和自己的祖先,所以说潮汕人是非常懂得感恩的,有恩必报。但到了如今,也开始城市化了已无墓可扫,所以才只有城市边缘地带的周厝塭村,仍然有十月十五扫墓的习俗
文章属百家号“小慧慧说生活”,想知道更多潮汕人的生活起居,生活习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