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走在前列再创特区辉煌#今天,网民评论专栏刊发网友“东门吹吹风”文章《建设文化强市提升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文化因素已成为经济竞争的核心因素,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主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作为经济特区的汕头,必须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区域文化中心,为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要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筑现代教育基地。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优质发展,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重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扩展职业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
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构建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比较充足、设施网络比较齐全、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比较有力、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比较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市、区(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公里文化圈”。重点推进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群众文化流动服务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建立市、区(县)、镇(街道)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提升全市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要始终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汕头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中文化产业有其三,即印刷包装、音像制品、工艺玩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总体上看,汕头文化产业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有潜力,发展态势良好。今后我们要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进一步振兴汕头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汕头报业,形成以传统纸介质报刊为基础,数字化、网络化内容产品齐头并进以及公益性报刊和经营性服务协调发展,辐射粤东的报业传媒集团。大力发展汕头广电传媒,建成有线数字电视节目平台、服务平台和传输平台,推进频道专业化,打造名牌栏目和节目,提高收听收视率。积极扶持发展可录光盘生产,巩固发展国家级可录类光盘生产基地。推动印刷业向多色、高速、数码化和个性化印刷发展,加快形成三大各具特色的包装装潢印刷产业带。大力发展汕头玩具业、文具业,继续打造澄海玩具品牌、潮阳潮南文具品牌。积极发展新媒体业务,大力培育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基地和园区,做大新兴文化产业。以争创国家、省文化产业基地为抓手,充分发挥各区县的积极性,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大力扶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电影院线、演艺联盟等现代物流组织形式,建立辐射全市城乡的图书报刊、影视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艺术品、演出剧目的营销网络。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扶持一批特色文化市场,积极培育网络文化市场。
作者:东门吹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