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手拉手,抗疫心连心闽清县二附小疫情期

点击蓝字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和复杂,网络中海量的正面负面、真假讯息对大家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绪:慌!

一、什么是“慌”?

  对一件事物的恐惧,很大一部分是源于未知。大多数人只是在生活中感觉到慌,却并不知道“慌”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开门见山地说,一般我们生活中所说的“慌”这种状态,在心理学领域中有一个更学术的名词,叫做“焦虑”。

  在中国公众健康网上,关于焦虑是这样解释的: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一般会表现为紧张、担忧、缺乏安全感,或小动作增多、激动哭泣,常伴有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的症状。

  换成我们常说的话,不就是坐卧不宁嘛——你看,这是不是就是我们大家日常中所经历的“慌”呢?

二、为什么“慌”?

为什么会焦虑?

  这是一个经过了无数学者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说,产生焦虑——也就是使人心慌的原因,分为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三种。

  焦虑的产生,必定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单一因素。在我们平和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产生令我们感到“慌”的事件,比如:

  1.面对一个重要的考试;

  2.鼓起勇气向心爱的人表白;

  3.不小心办坏了事;

  种种原因,用最简单的话来总结,那就是担心“坏事落到自己的头上”——我们总会提前去想,“我要是失败了怎么办?”,是人之常情。

  时下现状,显然大家的“慌”,是由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所导致的。大家在紧张的,无非是那几个未来还未发生的最坏情景:

  要是病毒无法遏制怎么办?要是我感染上了病毒去世了怎么办?要是我只能一辈子就这样待在家里怎么办?

  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是医学领域的专家,对病毒和病毒传播的了解甚少,因此从这中的“未知”中生出了焦虑。但事实上,我们未必需要如此。

  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的祖国,我们伟大的党,正在领导着我们、领导着无数一线医护人员们,与病毒做着最大程度的抗争。

  因此,还有什么好慌的呢?

三、如何不“慌”?

家长小技巧

  1.大人情绪稳定是前提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尤其是在防疫抗疫的特殊时期,家人情绪稳定就是孩子最好的强心剂。孩子通常会通过父母的情绪和反应来认识和看待世界,因此,父母的情绪越稳定,孩子受到的影响就越小,孩子才能建立起安全感。

  2.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

  应保持生活作息的规律性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多运动、少外出、减少流动性,积极做好疾病防护,给孩子树立行为榜样。

  3.科学的   通过官方途径,获取真实的信息,科学认识疫情。不要凭空臆想和错误解读,避免无谓的恐慌。不让孩子过多的接触负面信息的干扰。

  4.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及时回应孩子的担心和疑问。耐心倾听孩子的担心,如实告知疫情并及时回应孩子的疑问。家长朋友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沟通的方式,保持镇定,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倾听理解孩子内心焦虑的缘由和程度,让孩子了解党和国家正在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给孩子传递积极的信念和良好的心态,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5.积极   焦虑恐惧等情绪表现的孩子,可以多拥抱、陪伴入睡等方式,通过增强亲子关系,重建安全感,及时安抚孩子的异常情绪。

  6.寻求心理援助 

  闽清县二附小心理辅导室临时开通专项心理热线咨询、线上网络咨询服务。

  (1)服务时间:6:00-22:00。(年3月21日起直至本轮疫情解除后结束)

  (2)服务对象及内容:针对因本次疫情产生心理不适的本校师生及家长。求助时希望您能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包括班级、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个人状态、需求,是否被隔离等,这些信息能让我们更好地帮助您。

  (3)服务方式 

  心理

  (心健张老师)

  网络

  QQ(心健张老师)

  填写验证信息时请备注:班级+姓名。通过验证后请留言描述自己的问题,咨询老师会在看到的第一时间进行回复。

  温馨提示:如果需要更权威、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或心理老师工作时间外急需心理咨询时,请拨打福州市未成年人辅导站的心理援助-

  在这“常态防疫”时期,希望全体学生及家长都能在实施防护细节措施,保护好身体的同时能够保持乐观心态,做好科学防护,积极应对困难。

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年3月21日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5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