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
清
千年船运史
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讲座
9月7日下午,闽清县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基地——“二陈”纪念馆举办“闽清千年船运史”专题讲座。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久兴主持讲座并讲话。
福州市党史和地方志专家库第一批入库专家、闽清县文明讲师团成员、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特邀主编张德团,受邀讲授了《闽清千年船运史》。张德团主编从闽清船运史的起源、"舟午"船和米船的特点及其基本情况、闽清"舟午"船对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闽清船工北上发展的历程、闽清船工为中国革命斗争和新中国建设做贡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
刘久兴指出,闽清航运史是我们县本土独特的文化遗产,是一笔内涵丰富的精神财富,是闽清人引以为豪的历史篇章。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离不开本地传统文化的滋养。张德团主编的讲课让大家对闽清千年船运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要大力发扬闽清船工善于开拓,不怕艰辛,敢拼敢闯,敢作敢为的精神,发扬闽清人“硬直、臭硬、敢做、犁耙”的乡土精神,大力挖掘、整理、弘扬闽清本土传统文化,为县委提出的“强旅游”和“融入都市圈、建设山水城”等发展战略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
参加讲座人员纷纷表示,千年闽清船运史,在打造经济通道、传播人类文明、促进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从中可以看出闽清人敢于拼搏、外求发展、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我们要认真挖掘和学习本地传统文化,大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爱祖国,爱家乡,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新闽清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贴士
"舟午"(鼠)船
米船
"舟午"(鼠)船和米船,过去闽清人几乎家喻户晓。闽清"舟午"(鼠)船和米船运输,在古近代及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闽清乃至福建,都举足轻重。"舟午"(鼠)船由闽清人创造并诞生于宋代,闽清人“去上府”撑米船谋生则出现在清中期而盛于清末民国时期。闽清"舟午"(鼠)船最初只在县内航行,自民国后至新中国建立初期,其足迹则已遍及闽江中、上游25个县(市)。在清晚期至民国时期,闽清人“去上府”撑米船运米到福州以万人计,并一度左右福州米市。
闽清人在险滩恶浪众多的闽江及其支流航道上撑"舟午"(鼠)船和米船,是异常危险和辛苦的。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量,克服了种种的困难和险阻,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在闽清乃至福建的历史上都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虽然闽清"舟午"(鼠)船和米船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就已先后走进历史,但闽清撑船人那种勇于开拓、敢于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摘自《闽清"舟午"船和米船》)
转载来源:闽清县人大常委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